在當今知識體系深受西方學術體系影響的背景下,探討“國學”無疑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,因為傳統知識體系與現代西方知識體系在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。然而,鑑於哲學作為一切學科基礎的核心地位,當我們嘗試以西學視角解析“國學”精髓時,哲學無疑成為了一個最適宜的切入點。中華書局出版的《國學要義》,巧妙地在尊重國學傳統的同時,實現了中西知識的融合,作者夏海依據清代學者強調的義理、辭章、考據三大標準,明確將本書聚焦於“義理學國學”,這一選擇精準地捕捉到了國學的核心所在。
通讀《國學要義》,不難發現,書中所揭示的中國哲學或義理,正是通往國學殿堂的關鍵路徑。儘管哲學視角下的國學邊界已相對清晰,但中國哲學的博大精深仍需進一步細化探討。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言,中國文化思想可概括為“三教九流”,其中儒、道、佛三教尤為核心。因此,《國學要義》聚焦於儒道兩家,既是對作者智慧的選擇,也是引導讀者深入理解國學的有效途徑,儘管佛學源自異域,但其精髓已深植本土文化之中,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東西方哲學,本質上都是對存在的深刻反思,而這一反思過程離不開語言的表達與構建。語言不僅是哲學思考的媒介,更是哲學思想本身的組成部分。當我們將儒家與道家的哲學視為探索國學要義的關鍵時,對傳統哲學語言的理解便成為解讀的基石。通過語言的透鏡,我們能夠超越物質層面的束縛,直達國學深層的形而上義理。
鑑於語言與哲學的緊密關聯,以及義理探索中源頭回溯的特性,《國學要義》將闡釋的重心放在了儒道兩家的經典文獻與核心概念上,這是邏輯上的必然結果。經典是義理的源泉,概念則是思想的結晶。通過對《老子》、《四書》等核心經典及“道”、“仁”、“義”等關鍵概念的深入剖析,讀者能夠逐步把握國學的精髓,避免迷失方向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《四書》雖形成於宋代,但其經典地位不容置疑,且相較於《六經》,它在義理闡述上更為系統、清晰,更適合初學者入門。《國學要義》精選的十個核心概念中,“道”雖源自道家,但在儒家思想中同樣佔據重要地位,展現了儒道兩家雖路徑不同卻共享某些核心價值的特點。
此外,閲讀《國學要義》時,還需關注知識與價值之間的微妙關係。概念的解析與經典的研讀首先是在知識層面展開的,但知識背後往往藴含着深刻的價值觀。若忽視這一點,可能導致對義理理解的淺嘗輒止。夏海先生撰寫此書,旨在分享其深厚的國學修為,並強調國學不僅是修身養性的學問,更是指導人生實踐的智慧。因此,讀者需具備對知識與價值之間關係的敏鋭洞察,方能真正領略到國學要義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