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蘇省丹徒縣的寶埝地區,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——“趕天狗”。每逢此日,家家户户都會沉浸在一種獨特的習俗之中,那就是親手製作並“驅趕”兩種“狗”:一種是泥土捏製的泥狗,象徵着驅邪避害;另一種則是麪糰塑造的面狗,寓意着豐收與團圓。夜幕降臨,銀輝灑落之時,農婦們會帶着泥狗來到河塘邊,輕輕地將它們放入水中,隨後點燃鞭炮,以示驅邪避兇,隨後返回家中,將精心準備的面狗蒸煮享用,共享家庭的温馨與美食的喜悦。
這個習俗背後,流傳着一個古老的傳説。昔日,寶埝一帶曾遭受成羣天狗的侵擾,這些天狗不僅貪婪地竊取農户的食物,更肆意踐踏毀壞田間的莊稼,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。記憶中尤為深刻的一年,正值小麥即將成熟之際,四月初八那天正午時分,數千條天狗突然來襲,它們在麥田中肆意翻滾,瘋狂啃食麥穗,短短時間內,數千畝即將豐收的麥田僅剩下光禿禿的麥稈,農夫們望着滿目瘡痍的田地,痛心疾首,哀鴻遍野。
就在這絕望之際,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悄然出現,他目睹了這一切,心生憐憫,便為農夫們出了一個奇策——製作泥狗,於次日午時投入河中,以此引誘天狗落水。遵照老者的智慧指引,農夫們在次日按時將泥狗拋入河塘,果然,一羣羣天狗被吸引,紛紛躍入水中,最終盡數溺亡。自此以後,為了防範天狗再次侵擾,保護來之不易的莊稼收成,寶埝一帶的居民便將每年的四月初八定為“趕天狗”,沿襲捏泥狗下河的習俗,以祈願來年的風調雨順與五穀豐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