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天,我們介紹了百合科植物百合或細葉百合的肉質鱗葉——百合。其實,日常飲食中,還有一種常見的佐料也屬於百合科哦,那就是大蒜。大蒜和百合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,竟然都屬於百合科,並且都是一味重要的中藥,你猜到了嗎?
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。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5月葉枯時採挖,晾乾。生用。
藥性:辛,温。歸脾、胃、肺經。
功效:解毒殺蟲,消腫,止痢。
用法用量
外用適量,搗敷,切片擦或隔蒜灸。內服5~10g,或生食,或製成糖漿服。

使用注意
外用可引起皮膚髮紅、灼熱甚至起泡,故不可敷之過久。陰虛火旺及有目、舌、喉、口齒諸疾不宜內服用。孕婦忌灌腸用。
古籍摘要
《本草綱目》:其氣燻烈,能通五臟,達諸竅,去寒濕,辟邪惡,消癰腫,化癥積肉食,此其功也。
《本草拾遺》:去水惡瘴氣,除風濕,破冷氣,爛痃癖,伏邪惡,;宣通温補,無以加之;療瘡癬。
臨牀應用
癰腫疔毒,疥廯
大蒜外用或內服,均有良好的解毒、殺蟲、消腫作用。治瘡癤初發可用獨頭蒜切片貼於腫處。
痢疾,泄瀉,肺癆,頓咳
可單獨或配伍入複方中用。大蒜還能防治流感、流腦、乙腦等流行性傳染病。
鈎蟲病、蟯蟲病
治蟯蟲病時,可以將大蒜搗爛,加茶油少許,睡前塗於肛門周圍。
脘腹冷痛,食慾減退或飲食不消
因大蒜能健脾温胃,故而能用於治療脘腹冷痛,食慾減退或飲食不消。

化學成分
大蒜中含有大蒜油、大蒜素,硫化亞磺酸酯類,S-烷(烯)-L-半胱氨酸衍生物,苷類,多糖,脂類及多種酶等。
藥理作用
大蒜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,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桿菌、幽門螺旋桿菌、多種致病性淺部真菌、白色念珠菌、流感病毒B、皰疹病毒,以及陰道滴蟲、阿米巴原蟲等,均有不同程度抑殺作用。實驗證明,紫皮蒜的抗菌作用優於白皮蒜,鮮品優於幹品。
大蒜還能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,防治動脈粥樣硬化。大蒜能抑制血小板聚集,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。另外,大蒜還有不同程度的抗炎、增強免疫、抗氧化、延緩衰老、降血壓、護肝、降血糖等作用。
不良反應
大蒜汁局部應用有較強的刺激性。因此,大蒜外敷過久可引起皮膚髮紅、灼熱、起泡。口服大蒜可刺激胃腸粘膜。大蒜注射液可能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,加重心肌缺血。所以,當冠心病患者使用大蒜及其製劑時,見心絞痛加重或頻繁發作時應立即停藥。
日常生活中,大蒜作為佐料,在飲食中頻繁出現,也有着各種各樣的做法,例如糖醋蒜、醃蒜頭,或者燒菜時隨手放入的大蒜;不知道你喜歡哪種呢?不妨留言分享一下吧!最後也別忘了大蒜的藥性歌訣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