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做好三件事,養肝生陽防百病!

  • Reading time:4 mins read

立春,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,“立”即“開始” “陽和起蟄,品物皆春”過了立春,萬物復甦生機勃勃,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。

動養肝

1.早起早睡養肝氣

《黃帝內經》講:春三月,夜卧早起。傳統醫學來説,睡覺是性價比最高的養生法。

孩子儘量21點前入睡,成年人儘量不要超過22點入睡。

晚睡容易導致氣血虧虛、腎虛、濕氣重,從而出現倦怠乏力、易怒、脱髮、面色發黃等不適。

2.敲肝經清肝火

到了春天,隨着肝陽生髮,肝氣開始推動氣血運行而滋養全身,但如果此時因肝陽生髮太過或肝氣鬱結而生成肝火,則容易損傷肝臟。

經常敲擊肝經可以助肝疏泄、清肝瀉火。

動作要領:

肝經在大腿的正內側,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。

每天睡覺之前把雙腿彎曲打開,先從左腿開始,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,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。先左後右,反覆推上50遍就可以暢通肝經、疏調肝氣,使肝膽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。

肝功能良好,對很多慢性病都有直接而明顯的改變,包括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腎臟疾病等。

3.閉目轉眼養肝血

肝臟和眼睛是相通的,肝主藏血、開竅於目,所以養肝,首先可以養目,而閉目、轉眼不但能緩解眼部不適,減輕肝血不足給身體帶來的傷害。

動作要領:

閉目:閉合雙眼,用食指輕壓眼瞼,微微揉搓到眼球有發熱、發脹感為宜。

轉眼:保持頭部不動,眼球分別向左右各轉動10圈,能有效緩解眼疲勞、提高視力。

吃養陽

1.吃芽菜

黃豆芽:不僅可補充營養,對於發育的孩子,成倍增加的葉酸、核黃素等正是成長必需。

綠豆芽:春天裏上火生了口腔潰瘍,或是小便發黃、耳後有水流出、早起眼睛發矇有眼屎,就要多吃綠豆芽解毒。

2.品春菜

香椿:香椿有開胃、降火的功效,還能保肝、利肺,對多種病菌也有抑制作用。

薺菜:薺菜中含豐富的蛋白質,還可以清熱解毒、降壓明目,春天多吃點,能有效預防上火。

菠菜:菠菜能養血潤燥,因而可防治便秘,同時常吃菠菜對大腦有好處。

3.飲春茶

玫瑰茉莉茶:春季人體陽氣的生髮需要依賴肝氣的疏泄作用,此茶有助於舒達肝氣、調和氣血。

薄荷茶:薄荷清新的氣味可趕走春困,醒腦提神,同時還能增食慾助消化。

捂三處

常言道“春捂秋凍、不生雜病”,尤其是對老人, “春捂”很重要。

1.捂腿腳:防春寒

“寒從腳生”,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,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於腳,而雙腳又距離心臟最遠,護好腳很重要。

2.捂肚子:護脾胃

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,如脾胃經、肝腎經穿過,任衝督三脈起於腹腔內。腹部受涼,很容易出現腹痛、腹瀉。

3.捂後背:護陽氣

背為陽,背部適度温暖有利於體內陽氣生髮,可預防疾病,減少受涼、感冒和患肺炎的機會。

做三動作

1.搓手:提神醒腦

調養心肺,可以搓手心、揉按手指。在搓手心時,將兩掌合併,來回對搓,儘可能地摩擦手心。

2.曬背:補充陽氣

在11∶00-13∶00時,是陽光較充足的時段,可以經常曬曬後背,能補充人體陽氣。

3.泡腳:活血通絡

泡腳和按摩腳部都是春天很好的保健方式。北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米逸穎表示,春季她每天都會用中藥泡腳,既防寒,又能使血脈通暢,還強壯筋骨。她的泡腳方子一般是紅花、蘇木、牛膝等幾種活血通絡的中藥。

防三病

1.防躁動

初春氣壓低,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,加上天氣多變,也常常使人的情緒波動較快,所以立春時節,應避免過度疲勞,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,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,可以到户外散步、放鬆身心。

2.防哮喘

立春時節,是哮喘病的高發時期。除了氣候變化大,易誘發哮喘外,主要與花粉、塵蟎等過敏源有關。因此個人,尤其是有過敏性體質的人此時應有意識地遠離這些過敏源,謹防哮喘發作。

3.防眩暈

春天,有肝陽亢奮的人就容易出現頭昏,甚至是眩暈。立春時節,如果出現頭暈腦脹、天旋地轉的情況,要注意反覆測量自己的血壓,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降壓。平時飲食要注意儘量清淡,而且不要抽煙喝酒。

“立春”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,天氣剛剛由寒轉暖,各種細菌、病毒也隨之生長繁殖,常有流行性感冒發生,大家要格外注意。

在做好保暖的同時,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