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間故事:善人有福氣

  • Reading time:2 mins read

話説在明朝,浙江有個大户人家姓陳,陳員外常年帶着管家在外面經商。

陳員外有三個兒子,大兒子叫陳有財,二兒子叫陳英武,三兒子叫陳康。

這一年,陳員外沒帶管家出門,而是帶着三兒子陳康去做生意。

誰能想到,路過水路的時候,船翻了,船上的人一個都沒活下來,全都葬身大海。

三兒子就這麼沒了,留下妻子林氏和一兒一女兩個孩子。

陳員外去世後,大兒子和二兒子一合計,説:“咱哥倆各自只有一個兒子,老三可有兩個孩子,現在分家還來得及。以後要是孩子們男婚女嫁,再分起家產來,咱們不得吃虧?不如現在就分。”

兄弟倆一拍即合。這倆兄弟欺負林氏是個寡婦,私下就把房產田產都分配好了,把最差的那份田產留給林氏,牛馬牲畜全歸了自己。

這還不算,他們覺得老管家沒啥用了,乾脆把管家像分牛馬一樣分給林氏,讓林氏給老管家養老。

林氏是個寡婦,雖然知道這不公平,可除了哭,也沒別的辦法。

分給林氏的老管家已經五十多歲了,他心想:“他們把我像牛馬一樣分給三夫人,肯定覺得我老了沒用。我一定要幫着這孤兒寡母做出一番事業,讓他們知道,我跟着老爺這麼多年,不是白混的。”

要知道,這管家跟着陳員外經常出去經商,有經驗也有門道。

於是,管家就對林氏説:“三夫人,我雖然年紀大了,但還能走路,也能吃苦,經商的門道我也懂一些。三夫人,您給我準備些本錢,讓我去做生意。老爺在世的時候,我和那些老主顧都熟絡多年,還怕做不起一番事業?”

林氏一聽,知道管家忠心耿耿,是個實在人,自己一個婦道人家也不能拋頭露面去做生意,再説大兒子才15歲,小女兒才5歲。難得管家一心為主,就點頭同意了,變賣田產,湊了十二兩銀子交給管家。

管家從淳安縣鄉里收購了些藥材,僱船運到蘇州。蘇州的藥鋪正好缺這種藥材,沒想到三天就全賣完了,本錢十二兩,賣完賺了一倍,連本帶利有了24兩銀子。回來的時候又買了60袋鮮米,運到杭州,又賺了十多兩銀子。

就這樣往返幾次,老管家不怕苦不怕累,錢越賺越多。一年多的時間,就靠這十二兩銀子,讓老管家賺了一千多兩。錢賺夠了,老管家把錢整理好,回家了。

到家之後,把賺的錢恭恭敬敬地放在林氏面前,林氏一看這麼多銀子,喜出望外。

那兩兄弟聽説老管家回來了,特地來看看。一看林氏竟然用一千多兩銀子買下良田千畝和一處漂亮的小宅院,驚得下巴都快掉了,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。

後來,老管家帶着林氏的兒子一起經商,十多年過去,林氏一家成了當地數一數二的富户。主要是兒子在老管家的帶領下,成了經驗豐富、資產雄厚的大商人。

為了感激管家的忠心經營,林氏要把家產分出一半給管家。

管家説:“三夫人,我不要,我一個老頭子要錢也沒用。當年要不是老爺收留我,我也活不到今天。少爺能有今天的成就,那是祖上積德。三夫人不必為我操心,這都是我應該做的。”

林氏很感動,讓兒子認管家做義父,給管家養老送終。老管家感動得老淚縱橫。

而老大和老二就沒這麼好的命運了。

老大出去做生意,心術不正,處處不順,連本帶利都賠光了,最後回家種地。

老二染上了賭癮,把家都敗光了,落得個妻離子散。

這真是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,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,有情有義、善良的人總會有福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