叮咚!|小年至,小年都有哪些習俗?

  • Reading time:2 mins read

歲月不肯住,看看又小年,轉眼又到了農曆臘月廿三。民間傳統的祭灶日,又稱“小年”,這一天有祭灶王、剪窗花、貼春聯、掃塵土等民間習俗,在你的家鄉,小年有什麼習俗呢?

農曆臘月廿三和廿四,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,又稱“小年”,有“交年節”“灶神節”“祭灶節”之稱。

傳説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,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,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。一天,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,羞愧難當,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。玉帝知道後,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,還沒壞到底,既然死在了鍋底,就把他封為灶王,每年臘月廿三、廿四上天彙報,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。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,因為他要上天彙報。於是,民間就有了臘月廿三、廿四的祭灶“小年”,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。

在中國傳統習俗中,灶神是家庭的保護神負責照看家庭的飲食和安寧。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,家家户户會祭灶,祭品通常包括糖果、餅乾、酒水等。祭灶時,人們會用糖果塗抹灶神的神像或灶口,希望灶神在返回天庭時能為家庭帶去好運,來年家運昌旺。

小年的另一個重要習俗是“掃塵”,即徹底清掃家庭,掃除一切塵土與晦氣。這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清潔,也是心理上的“清除”與“更新”,象徵着告別過去一年的不順與不幸,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。

吃灶糖流行於北方地區,俗話説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,過小年時,人們會買糖瓜、關東糖、麻糖等供奉,祈求灶王爺嘴甜些,上天言好事。

對北方人來説,餃子是必不可少的,成為一種美好的象徵,取意為“送行餃子迎風面”。每逢新春佳節,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。

圍爐祭灶話夜暖,把盞言歡慶小年。貼春聯是在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動,家家户户都要寫春聯。民間講究有神必貼,每門必貼,每物必貼,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,內容最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