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間故事:借壽

  • Reading time:6 mins read

明朝末年,在河北石家莊的一個小鎮上,住着一位吳老頭。

吳老頭年逾花甲,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,背也有些駝了。

他一生共育有六個兒女,四兒兩女,本應是盡享天倫之樂的年紀,可他卻整日愁眉不展,唉聲嘆氣。

原因竟然是早年間的一卦。

那還是他母親在世時,他只有10歲左右,長得很瘦弱,經常愛有個傷風感冒的,母親很擔心他活不長,就帶他去廟裏燒香拜佛。

當時有個大和尚摸着他的頭頂,對他娘説:

“施主不需過分擔心,這孩子雖然體弱,但是平生順遂,成年後,只要娶個能生養的媳婦,你們家人丁定會興旺,還能子孫滿堂。”

一聽這話,老太太很高興,又趕緊把兒子的生辰八字給了老和尚,讓他幫忙算一下壽祿。

老和尚遲疑了,但看到老太太拿出一錠銀子,就含糊地説:

“這可是泄露天機之事呀,按説不應該告訴你,不過重逢甲子還是沒問題的。”

重逢甲子那不就是60歲麼?吳老頭從那時候就記住這句話了。

果然,60歲生日以後,吳老頭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,常常被病痛折磨。

他看着自己日益衰弱的身體,心中滿是恐懼和不甘。

他害怕死亡,害怕離開這個花花世界,害怕失去他所擁有田產、房屋,牛羊,他的家和他的銀子

一天,他在集市上閒逛,偶然聽人説起,若想延年益壽,可以向自己最親的人借壽。

吳老頭聽後,心中一動,燃起了一絲希望。

回到家中,吳老頭坐在破舊的木椅上,開始仔細思量自己的六個兒女。

向誰借呢?

大兒子是個孝順的孩子,對他言聽計從,照顧有加。每次吳老頭生病,大兒子總是守在牀邊,不辭辛勞地伺候着。

吳老頭想到大兒子的好,心中實在不忍,覺得若是向他借壽,實在是太虧欠他了。

二兒子性格有些兇狠,平日裏對吳老頭也沒有好臉色。

吳老頭要是有什麼事不合他意,二兒子便會大發雷霆。

吳老頭有些怕他,也清楚,若是向他借壽,恐怕日後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,説不定還會遭到報復。

三兒子在外做官,那是家中的臉面和靠山,靠山萬萬不能倒的,他還希望三兒子活一萬歲呢,靠山永不倒,也不能借。

大女兒嫁入了富貴人家,正享受着榮華富貴。吳老頭看着大女兒的好日子,心中滿是欣慰。

每次回孃家,都會給他帶回來很多禮物。

他覺得大女兒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,若是因為自己借壽而縮短了壽命,那可就太可惜了。

四兒子是個窮苦的莊稼漢,每日在田間辛勤勞作,生活十分艱苦。吳老頭想到四兒子的苦難,不禁心生憐憫。他覺得四兒子的命運已經如此不公,自己怎麼能再忍心讓他短壽呢?

二女兒還年幼,尚未成年。吳老頭看着她天真無邪的臉龐,心中滿是慈愛。他想着,她還有那麼長的路要走,自己絕不能剝奪她的未來。

吳老頭把六個兒女在心中過了幾遍,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。

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,心中的焦慮也愈發強烈。

唉,平時看不出來,原來哪一個孩子都是他的心頭肉,雖然平時對他們管束很嚴厲但是真要傷害他們,他還是下不去手的。

可自己多麼希望長命百歲,享盡人間富貴呀!

就在這時,他的目光不經意間落在了老伴的身上。

老伴正坐在一旁納鞋底,她的頭髮已經花白,臉上也佈滿了皺紋。

她陪伴吳老頭度過了大半生,默默地操持着家中的一切,任勞任怨。

吳老頭心中一狠,就她了,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,也不心疼,於是決定向老伴借壽。

他找到了鎮上一位據説很靈驗的算命先生,向他請教借壽的方法,還拿出10兩銀子來表達誠意。

這算命先生也是見錢眼開,竟然答應了他的無理要求。

算命先生問:“你確保不會反悔嗎?”

“老天作證,絕不反悔!”

“能保證不泄露出去?”

“我若泄露,天打雷劈!”

他自然不會泄露,畢竟傷天害理的事,帶到棺材裏他都不能説。

算命先生看了看吳老頭,又掐指算了算,説道:

“你若要借壽,需在月圓之夜,於庭院中擺上供桌,放上你老伴平日裏最喜愛的物件,然後誠心向天地禱告,便可借得十年壽命。”

吳老頭按照算命先生的指示,一一照辦。

十五那天,他故意從集市上賣了好酒好菜,和老伴對飲,説這些年老伴和他沒少遭罪,他要表達謝意。

情話説得小女兒都聽不下去了,早早吃完飯上了繡樓。

老太太被老頭灌醉,揚着嘴角睡去了,一臉的幸福與安詳。

月圓之夜,老頭在庭院中擺好供桌,放上老伴的老繡花鞋和一件她親手縫製的衣服。

他跪在供桌前,雙手合十,口中唸唸有詞,祈求天地能讓他借得老伴的十年壽命。

正在他跪拜時,大兒子推門進來了,問:

“爹!我來給您老請安,三弟來信了,我給您念念。大晚上的您在做什麼?”

吳老頭心中有鬼,趕緊收起案上的東西,道:

“平兒,沒什麼,在給你母親祈福。”

一慌張,還掉了一隻繡花鞋。

大兒心想,祈福還用衣服鞋子?不過他也沒多想,這事就岔過去了。

説來也怪,自從吳老頭借壽之後,老伴的身體便每況愈下。

沒過多久,老伴就染上了急症,卧牀不起。

兒女們輪番來看望,還請了郎中。

吳老頭話裏話外就説,你娘這病怕是好不了了,你們姥姥也是這病走的,得上了就夠嗆,而且也不情願拿錢看病。

他把錢看得很重,他還要活着呢,活着不能沒有錢。更重要的是,他怕借壽不成,死的可就是自己了。

他這消極的態度讓兒女們很生氣,都説:

“算了,不用你出錢,也不用你照顧,我們自己給娘看病!”

吳老頭心中有些愧疚,但一想到自己能多活十年,又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最終,老伴還是沒能熬過病痛的折磨,當年就去世了。

吳老頭心想,這算命先生算得還真準,往後餘生他就活老伴的壽祿了。

剛開始的時候,吳老頭還為自己的“成功借壽”而暗自慶幸。

可沒過多久,他就發現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美好。

他雖然活着,卻並未享受到應有的快樂。

兒女們因為他對母親的冷漠而疏遠他,他的身體依舊被各種疾病纏身,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。

藥罐子整天在煎藥。

沒有了老伴的陪伴和照顧,他的生活變得一團糟。

他的衣服不再有人清洗,飯菜也不再可口。

三年後小女兒也出嫁了,老頭的歸屬成了一大難題。

更讓他心寒的是,兒女們對他並不待見。大兒子因為母親的去世,心中對吳老頭充滿了怨恨,不再像以前那樣孝順。

二兒子更是對他冷嘲熱諷,時常數落他的不是。

其他兒女們也都對他敬而遠之,很少來看望他。

吳老頭獨自住在那間破舊的房子裏,心中滿是悔恨。

他常常想起老伴在世時的點點滴滴,想起她的温柔、她的善良、她的付出。

那時,老伴總是把他寶貝着,怕他幹活累,總是把好吃的先緊着他吃,為他生兒育女從來無怨無悔,每天晚上早早地把被窩暖熱……

凡此種種,都想一根根針刺向他心中最柔弱的地方。

他意識到,自己為了多活幾年,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。

後來,大兒子偶然間也聽説借壽這種事情,於是心中一動。

想起母親之前比父親身體好很多,怎麼那日父親祈福後越來越差了?

而且父親一輩子都高高在上,何曾把母親放在眼裏了?還為她祈福?

帶着這些疑問,他就側面打聽,借壽到底是怎麼個借法。

有好事的就添油加醋地給他描述一下。

他聽得是目瞪口呆,後背直冒涼風。

他去問父親,單刀直入,母親怎麼好好的就得了急症了?你是不是借了她的壽?

吳老頭嚇得一哆嗦,不敢看兒子的眼睛,狡辯道:沒有那事。

大兒子從父親的神情中,已經猜到了大半,他心痛不已,可為了一家人的安寧,沒有把這事告訴別人,只是對父親説:

“以後我不會像以前那樣尊敬你了,看在你是我爹的份上,給你口飯吃,餓不死就行了!”

語氣冰冷決絕。

其他兒女看着平時最孝順的大哥都不待見父親,有樣學樣,都馬馬虎虎對待吳老頭。

在生命的最後時刻,吳老頭躺在那張冰冷的牀上,望着空蕩蕩的房間,淚水模糊了雙眼。

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,喃喃地説道:

“我真後悔借這十年壽啊……”

説完,他緩緩地閉上了眼睛,結束了自己充滿悔恨的一生。

後來,有個道長聽説了這個荒唐的故事,他説,其實,想延年益壽,辦法很多,不必非向人借,損人不利己。

比如,最簡單的就是行善,不信你去問問了凡,他就是個通過做善事逆天改命的活生生的例子。

民間不是説嗎,促成一樁婚延壽十年。

修橋補路接濟窮人,行好事的機會這麼多,吳老頭偏偏選了最令人不齒的借。

還有,你不行善也可以練功嘛,山中道士有多少年輕時身體不好,後來都長命百歲的?

唉,陽光大道不走,偏偏去過獨木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