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往今來,許多四字成語的背後都有着一段歷史故事,本期小編就帶您瞭解指鹿為馬的歷史典故。
此典故出自於《史記 秦始皇本紀》,説的是秦始皇駕崩以後,胡亥與趙高和謀,殺了公子扶蘇,篡奪了皇位,稱為秦二世。接着,又任命趙高為丞相,使他掌管生殺大權。趙高妄想篡奪皇權,但又害怕羣臣不服,就設法進行試驗。
有一天,他利用上朝的機會,把一隻鹿牽到金殿上説:“臣今天得一匹馬,特地前來獻給陛下。”二世看後,掩口笑道:“丞相錯了,這明明是一隻鹿,怎麼能説成是馬呢?”於是,倆人圍繞是鹿還是馬當着朝臣的面爭議起來。趙高堅持説是馬,二世堅持説是鹿。
朝廷大臣很快圍繞是鹿還是馬分成兩派。那些耿直的臣下一口咬定是鹿,而那些懼怕趙高的臣下,為了討好趙高,紛紛説是馬。趙高要心腹記下説鹿與説馬人的名字。事後,那些説馬的人得到了重用,而堅持説鹿的人則慘遭到迫害。特別是對於堅持説鹿的二世胡亥懷恨在心,後來,當秦末農民起義大軍逼近咸陽時,趙高果然命令他的女婿殺了胡亥。
從此,人們就借用“指鹿為馬”來比喻有些人混淆是非,顛倒黑白。
“指鹿為馬”這個成語不僅描述了一種表面上的荒謬行為,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種對事實的扭曲和對真理的不容忍。當一個荒唐的謊言能夠被廣泛接受時,社會的嚴重病態就此顯現。這個成語不僅可以用來形容歷史上某些極端的政治行為,還能適用於現代社會對一些錯誤觀念或扭曲真相的追隨。
在當代社會,無論是在生活中,還是在職場、政治等領域,謊言和真理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止。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看似“不合邏輯”的事情被許多人信以為真,這背後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個人利益、社會輿論或權威地位的影響。因此,“指鹿為馬”的典故也成為我們反思相關現象的重要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