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近期舉行的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,中國奧運健兒自信、卓越的表現“圈粉”無數。體育運動自古就有,中國古人都熱衷於哪些運動呢?本期“文物會説話”有聲海報專欄,甄選一系列與運動相關的文物,通過有聲海報與AI配音等形式,以第一人稱視角,一展中華體育文化的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以及華夏民族在發展中千帆競發、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。
“作冊般”青銅黿
文物自述:
三千多年前的一天,商王來到洹水射黿(yuán)。商王射1箭,史官作冊般射了3箭,全部命中。商王於是下令,將射獲的黿賞賜給了作冊般。基於這件事,商代的工匠鑄造出了我,很有寫實主義的表現風格吧。
文物介紹:
“作冊般”青銅黿,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,通高10釐米,長21.4釐米,寬16釐米,重1.6千克。器作立體黿狀,探首,四足外露,尾向左偏,左肩部、背甲嵌入4矢。黿背中部鑄銘文4行33字,為研究商周時期的射禮提供了重要依據。作冊般黿之作器者作冊般,又見於《作冊般鼎》《作冊般甗》中,是商代未年的重要的史官。
羽人競渡紋銅鉞
文物自述:
我是來自戰國時期的青銅鉞,整體呈“風”字形,一面素面無紋,另一面鑄有邊框,邊框內圖案反映了古越人駕水馭風的能力和“以舟作馬”的生活方式,也反映了中華先民尊重自然又不畏懼自然、勇於拼搏的精神風貌。
文物介紹:
羽人競渡紋銅鉞,現藏於寧波博物院,高約10釐米,刃寬12.1釐米,是迄今發現首件以“競渡”為紋飾的文物。器物上方圖案是兩條相向的龍紋,下方以邊框底線表示狹長的輕舟,上面坐着四個頭戴高高羽冠的人,雙手持槳,正在奮力划船前進。羽人競渡紋銅鉞證明了2000多年前先民就已掌握了賽龍舟這項體育運動技能,也可能是最早記錄世界划槳水上運動的重要器物。
摔跤圖
文物自述:
兩名頭扎丱(guàn)角髻,下穿兜襠的對手正在一決勝負,旁邊的裁判專注地觀察着他們的博弈,彷彿勝敗就在下一秒。我所描繪的正是北周時期一場緊張刺激的摔跤比賽。如此讓人熱血沸騰的比賽,你更支持哪一位選手?
文物簡介:
摔跤圖位於敦煌莫高窟第290窟頂人字披。古代運動中,摔跤就一直是主要的比賽項目之一。這幅壁畫就描繪了一場北周時期緊張的摔跤比賽,將摔跤、相撲比賽中講求技巧和戰術形象地表現了出來。
彩繪陶打馬球女俑
文物自述:
大唐盛世,馬球風靡一時,在生活閒暇時刻,男女都可以享受這項運動的快樂。而我,就是以當年打球的女子為形象製作的陶俑,和我一起的還有四個姐妹,我們身着緊身服,策馬逐球。看到這,你是不是也想加入我們一起上一局?
文物簡介:
彩繪陶打馬球女俑,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。馬球運動在唐代盛行於宮廷、軍中和民間,是一種全民的體育活動。此套彩繪陶打馬球女俑出土自陝西西安,共為5件,高32至36釐米,均為女性,雖然手中木質鞠杖已朽失,但策馬打球的身姿栩栩如生。馬尾束起,以防爭搶中相互纏繞。
足球紋銅鏡
文物自述:
我是一面銅鏡,在我的背面承載的一副裝飾畫,生動地展示了一對宋代的青年男女踢足球的場景。左邊的女子高髻笄發,正在踢出腳前的球,而右邊的男子戴幞頭、着長服,半蹲着擺出了認真接球的姿勢,他們的旁邊還有兩位觀眾呢!你説,男子能接到這一球嗎?
文物簡介:
足球紋銅鏡,現藏於湖南博物院。此鏡鏡面光潔,背面模鑄浮雕狀裝飾畫,這幅充滿生活氣息的足球遊戲圖,描繪了青年男女進行球賽的情景,整個畫面明朗活躍。從圖中人物服飾推斷,其時代應為南宋。
蹴鞠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遊戲,“蹴”指用腳踢、“鞠”為皮製的球,“蹴鞠”兩字連在一起即“用腳踢球”的意思。宋代銅鏡上出現足球紋飾,與宋代社會喜愛蹴鞠這種活動緊密相關。當時的球賽分設球門和不設球門的比賽,不設球門的比賽又可分一人場到十人場,二人場叫“打二”,此鏡上為二人,或許就是“打二”的比賽。
《冰嬉圖》卷
文物自述:
我所展示的冰嬉,是清代時宮廷舉行的一種冬季體育活動。冰上健兒們盤旋曲折地滑行,看他們取箭拉弓、衣袂翻卷、彩旗高舞的樣子,你是否能感受到現場的寒風和生機?對了,別忘了看滑行隊伍中的花樣滑冰和雜技表演,有金雞獨立、雙飛燕和耍刀、弄幡等動作,真是驚險又精彩呢!
文物簡介:
《冰嬉圖》卷,金昆、程志道、福隆安等繪,現藏於故宮博物院。清代宮內有冬季冰嬉的習俗,並將其視為“國俗”,乾隆皇帝説“冰嬉為國制所重”。每年從八旗官兵中挑選“善走冰”的能手入宮訓練,冬至到“三九”時在西苑冰上舉行冰嬉,皇帝率王公大臣等前往觀看,賽後,皇帝分等次恩賞銀兩。
此圖中描繪的冰嬉地點應該是北京金鰲玉蝀橋(即今北海橋)之南的水面,表演的是轉龍射球項目,表演者的各種姿態讓凜冽的寒冬充滿生機。這種畫卷應該是一種寫實作品,再現當時的場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