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齋故事,喬女

在平原縣,有個姓喬的讀書人,他有個女兒,膚色黯淡,面貌平凡,甚至鼻樑有些塌陷,一條腿也略有殘疾。儘管已過了二十五六歲的年華,卻仍未有婚配。而在城中,有個姓穆的讀書人,年近五十,因妻子離世,家境貧寒,難以再娶,於是決定迎娶喬家的這位女兒。

喬女入門之後,與穆生共同度過了三年時光,並生下一子。然而,好景不長,穆生不幸離世,家境變得更加困頓。喬女無奈之下,只得向自己的母親求助,但母親的態度卻十分冷淡,令喬女倍感憤怒,於是她決定不再回孃家,轉而依靠紡紗織布來維持生計。

此時,有位姓孟的士人,妻子早逝,留下了一個剛滿週歲的兒子烏頭。由於孩子年幼,急需尋找繼室。儘管媒人向他推薦過幾位女子,但孟生都未能滿意。直到他偶然見到喬女,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欣喜之情,私下裏派人向喬女表達了自己的意願。

然而,喬女卻婉言謝絕道:“我如今生活雖貧困,若嫁給官人,至少能得個温飽。但我又醜又殘,哪能與他人相提並論?我所自信的,唯有自己的品德。若再嫁他人,豈不是連這點品德也要失去?那官人你又何必看上我呢?”孟生聽後,對喬女更加敬重,心中對她的思慕之情愈發深厚。於是,他讓媒人帶上禮物和金錢,再次前往喬家,試圖説服喬女的母親。

喬母見到這些財物,心中歡喜,親自前往女兒家,力勸女兒答應這門婚事。但喬女卻堅決不從。喬母感到十分羞愧,於是提出將小女兒嫁給孟生。孟家上下對此都感到滿意,唯獨孟生本人卻不同意。

不久後,孟生突然病重離世。喬女得知消息後,立即前往孟家弔唁,表現出深深的哀思。

孟生本來沒有什麼親戚、族人,離世後,面臨着家族財產被村裏無賴侵佔的困境。這些無賴趁機哄搶孟家財物,甚至商量着分割孟家的田地。孟家的家僕也趁亂偷竊後逃離,只剩下一個老保姆抱着孟生的孩子烏頭哭泣。

喬女得悉此事,深感不平。她聽聞林生與孟生生前交好,於是找上林生,表示:“夫婦、朋友,是倫理之大端。我因容貌醜陋,常被人輕視,唯有孟生看重我。雖曾拒絕他,但心已屬他。如今孟生離世,孩子年幼,我願為他做些事情以報答他的知己之恩。然而,撫養孤兒易,防止外人欺凌難。若無兄弟父母,便只能坐視其家破人亡,那五倫之中便無需朋友了。我只求您寫一張狀子告到縣裏,其餘的我自會承擔。”林生答應了她。

然而,當林生準備按喬女所言行事時,遭到了那些無賴的威脅,他們揚言要血債血償。林生害怕得不敢出門。喬女等待多日,卻不見林生的消息。當她得知孟家的財產已被分光時,憤怒不已,決定親自到官府告狀。

縣令詢問喬女與孟生的關係,喬女説:“您治理一縣,靠的是公理。所言若真,親人亦無法逃脱罪責;若假,陌生人亦可訴説實情。”縣令不滿她直言不諱,將她趕出官府。

喬女無處伸冤,只得向當地富户哭訴。一位先生聽聞此事,為其義氣所感動,代她向縣令説明原委。縣令調查後發現喬女所言屬實,於是追究了那些無賴的罪行,追回了被奪去的產業。

有人建議喬女留在孟家,照顧孤兒,但她堅決不同意。她鎖了孟家的家門,帶着老媽子和烏頭一同返回,另外租房安頓。她為他們準備了烏頭日常所需的一切,喬女自己卻堅持不要任何報酬,帶着孩子過上了簡樸的生活,與過去並無兩樣。

幾年後,烏頭長大成人,喬女為他請來老師,教授他讀書。她的親生兒子則被教導學習農業。老媽子建議讓兩個孩子一起讀書,但喬女表示:“烏頭的學費是他自己的,我用別人的錢財培養自己的兒子,我的心何以為報?”

再過幾年,喬女為烏頭積攢了數百石糧食,為他娶了名門之女,修繕了宅院,並將產業交給他,讓他獨自回家。烏頭傷心欲絕,請求與喬女同住。喬女答應了,但仍如往常一樣紡織。

烏頭夫婦奪走了她的織布工具,喬女表示:“我們母子白白享受,心裏怎能安寧?”於是她開始全力經營烏頭的家業,讓她的兒子去監督農田,如同僱傭工人一般。

烏頭夫婦若有小過,她便會嚴厲指責,不容寬恕。一旦過錯不改,喬女便憤怒欲離去。除非他們跪地道歉,否則絕不原諒。

不久,烏頭考中秀才,喬女又要離開他們回家。烏頭堅決反對,便拿出金錢,為穆生的兒子完婚。喬女便讓兒子回家生活。烏頭無法挽留,便暗地裏在附近的村子為穆子買了百畝土地,才讓他回去。

後來,喬女因病回家,烏頭起初並不同意。病情惡化,喬女特意叮囑:“務必讓我得以歸葬穆家!”烏頭最後答應了。

喬女離世後,烏頭暗地裏給了穆子一些錢,打算將喬女與孟生共葬。然而出殯那天,棺材異常沉重,三十人都無法抬起。

穆子突然倒地,七竅流血,自言自語:“不孝之子,怎能賣掉你的母親!”烏頭嚇得連忙跪拜祈禱,穆子才恢復過來。隨後,棺材停置數日,待穆生墓地修繕完畢,兩人才共葬一處。

異史氏説:心甘情願為賞識、知曉自身之人奉獻身軀,這是剛毅男子所為。這個女子有何聰穎之處,竟能如此不凡?倘若遇着擅長分辨良駒的九方皋,想必會將她視作男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