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外灘,歷史介紹

黃浦江畔著名的外灘遊覽區,1844年(清道光二十四年)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,成為上海十里洋場的真實寫照,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,是外地人來到上海的必遊之地。外灘位於上海市的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,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。北起外白渡橋,南至延安東路,全長約1.5千米,地形呈新月形,它的東面是黃浦江,西面是舊上海金融、外貿機構的集中地。

這裏為什麼叫外灘,它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?外灘原本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一片沿江灘地,舊時俗稱“黃浦灘”。1843上海開埠後,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,於1845年以上海道台頒佈的所謂《上海土地章程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。1849年,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地為法租界。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,稱黃浦路,黃浦灘路。100年後也就是1945年,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,才把外灘的這條主幹道改名為中山東一路。

自上海開埠後,外灘就開始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的金融及貿易中心,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。外灘上矗立着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風格的大樓,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羣之稱,是上海的標誌和城市歷史的象徵。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大樓原名,史稱“外灘第一高樓”。是上海高層建築中最年長的建築。旁邊是華爾道夫酒店,曾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——上海總會,有“東洋倫敦”之稱,設計上仿效英國古典主義,也參照日本帝國大廈。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,已有90餘年的歷史;內有一條110多英尺長的吧枱——號稱遠東最長的吧枱。10~12號是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,原為香港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,建於1923年。

解放後上海市政府曾在此辦公。這幢樓耗資800萬兩白銀建成,曾被譽為“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築”。13號現為海關大廈,是匯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,建於1927年,仿造英國議會大廈的大本鐘製造,樓外立面的大鐘為亞洲第一大鐘,也是全球現存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鐘之一。15號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,原為華俄道勝銀行大樓,於1902年囤工。再看這19、20號,現為和平飯店,分為南樓和北樓,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,北樓原為華懋飯店大樓。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飯店之一,1854年建造,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。1906年翻新,當時在樓內安裝了電梯,這也是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築物內安裝電梯,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。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,又名沙遜大廈,被譽為“遠東第一樓”,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。23號現屬中國銀行,是一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。再看29號則是光大銀行、它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。

除了這些各具特色的大樓,説起外灘還不得不提最北端的一座橋,那就是外白渡橋,它也是聞名中外的舊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。外白渡橋處於蘇州河下游河口,位於黃浦公園西側,架在中山東一路,東大名路之間的蘇州河河段卜,是-座全鋼結構的橋樑。兩跨52.16米,寬18.3米,是上海市區連接滬北、滬東的重要湧道,討橋人流量和車流量都很高。

歷經滄桑的外灘曾於1992-1993年間,有過一次大規模的改造。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,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,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