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在歷史上可以説一個命運悲慘的朝代。由於朝廷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,導致宋朝的軍事力量很弱。敵人打上門來,兩宋朝廷的態度都是主打買和平,極力討好對手換取苟且偷生。因此,兩次經歷了亡國受辱的悲慘遭遇。
如果説北宋的滅亡是華夏民族的奇恥大辱,那麼南宋的滅亡無疑是有史以來華夏民族最為悲慘的遭遇。從開國皇帝趙構開始,南宋並沒有汲取北宋滅亡的教訓。朝廷為了鞏固統治地位依舊對武將時刻保持戒心,加之國家富庶,因此南宋還是採取北宋的外交方針對外買和平。
這時侯,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已經迅速崛起。蒙古騎兵驍勇善戰,橫掃亞歐大陸所向披靡。金國已經被蒙古鐵騎打得支離破碎,南宋這個富得流油的國家自然成為了蒙古人下一個攻擊目標。不過,蒙古鐵騎在初期進攻南宋時遭到了南宋軍民的奮勇抵抗,蒙古大汗蒙哥在進攻釣魚台時陣亡,而呂文煥、郭靖等人死守的襄陽城也是久攻不下。
於是忽必烈拍板決定兵分兩路滅宋。一支蒙古騎兵悄悄繞道西南,先滅掉了大理段氏建立的大理國,從雲南北上呼應北方的蒙古騎兵雙線夾擊南宋朝廷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孤立無援的襄陽城最終失守。南宋的領土全部暴露在蒙古鐵蹄之下,於是南宋滅亡成為了大勢所趨。很快蒙古人一路東進,並一舉攻破南宋都城臨安。南宋軍民紛紛跟隨皇帝南逃。
在南逃過程中,負責組織義兵抵禦蒙古大軍的文天祥兵敗被俘,各地州郡得知消息後也都望風而降,很快蒙古鐵騎對南宋流亡朝廷形成了合圍之勢,這個合圍的地點就在崖山。當時元軍統帥是漢人張弘範,他在戰敗後投降元朝併成為元軍的先鋒官。張弘範作為先頭部隊,率領2萬蒙古精兵和400艘戰艦將三面環海的崖山團團包圍。而崖山上是年僅8歲的南宋末代皇帝趙昺、他的養母楊太后、忠臣陸秀夫、張世傑以及跟隨朝廷逃難的20萬南宋軍民。雖然南宋流亡朝廷在人數上佔絕對優勢,但其中多為隨軍家屬,真正有戰鬥力的人不多,和2萬蒙古精兵相比這20萬人不堪一擊。
張弘範在觀察地形之後迅速下令切斷了宋軍的後路,令20萬人被困崖山斷水斷糧,目的就是逼他們儘快出戰。陸秀夫和張世傑也明白困守下去沒有任何意義,因此決定率軍迎戰元軍。1279年3月19日,元宋最後一戰——崖山海戰打響了。
面對元軍包圍,南宋軍民毫不畏懼,他們已經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,勢要保留漢人的最後尊嚴。張弘範採用火攻戰術,想要藉助風力一把火將宋軍船隻悉數焚燬。不過陸張二人早有防備,他們在戰船上塗抹上淤泥,這樣元軍的火攻就沒有達到任何效果。而面對元軍不斷喊話勸降,陸張二人破口大罵,大大提升了宋軍的士氣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流逝,崖山上的宋軍開始大面積缺水缺糧,戰局愈發不利。無奈之下陸張二人決定保護皇帝進行突圍,另謀生路。
於是二人下令將崖山上所有建築工事一律焚燬,將所有戰艦用鐵鎖捆綁相連,然後一起衝向元兵的包圍圈企圖撞出一個缺口。但是,蒙古兵的戰鬥力超乎了宋軍的想象。很快宋軍外圍的戰艦已經悉數被蒙古人佔領,眼看蒙古人即將攻到皇帝的龍舟。陸秀夫命左右斬斷鐵鏈,帶領幾艘小船向遠方突圍。而留在戰場的其他船隻眼看主帥逃走,一瞬間羣龍無首盡皆被元軍殺戮,至此宋軍主力全軍覆沒。而陸秀夫與小皇帝的龍舟在幾艘小船的護衞下根本衝不出包圍圈,眼看大勢已去,陸秀夫先將妻子兒女趕下海,然後跪在趙昺面前,説道“大勢已去,陛下可願與臣跳海殉國,以保我大宋名節”。
別看小皇帝趙昺只有8歲,但也十分有氣節,他鄭重説道“朕也不願苟活世上”。於是陸秀夫背上趙昺,將玉璽系在腰間,最後回頭朝杭州方向望一眼,隨即義無反顧跳海殉國。隨行的十幾萬南宋軍民不願降蒙,緊隨其後全部跳海。與此同時,張世傑打算護衞楊太后繼續突圍,然而楊太后得知皇帝已經殉國後也隨即投海自盡。張世傑含淚將太后遺體收葬後也自盡殉國。據説,在崖山海戰七日之後,跳海殉國了10萬南宋軍民紛紛浮出水面,整個崖山海域全部被染紅。
崖山海戰後宋朝徹底宣告滅亡。南宋軍民全部戰鬥到了最後一刻,無一人畏懼投降,十萬軍民跳海殉國,書寫了大宋王朝最後的風骨,真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的王朝滅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