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秦漆豬
先秦漆豬出土於陝西省鳳翔縣秦公一號大墓,代表着先秦時期的漆器工藝水平和文化特色,其憨萌可愛的豬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着富足和幸福。這件漆豬高21釐米、長34釐米,漆豬呈平躺酣睡狀,四肢舒展,顯得悠然自得。
錯金杜虎符
錯金杜虎符是戰國晚期秦國兵符。整體為青銅質,虎形,昂首、塌腰、垂尾,作欲走勢。頸部有一穿孔,背面有一凹槽。全符由左右兩半合成,發現的僅左半符,長9.5釐米、高4.4釐米、厚0.7釐米。符面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,大意是: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,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中,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,需要杜地的左符與君王的右符相合,才能行動;但遇上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,不必會君王的右符。該虎符被認為是研究戰國時期政治、軍事、文字以及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。
“重卅斤”銅權
秦“重卅斤”銅權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塬頭村,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。該銅權底徑15釐米,高11釐米,重7.5千克,為帶有鼻紐的平底扁狀半球形,刻有“重卅斤”銘文,説明這個銅權是秦代的三十斤。在銅權的底部,還有專門用來矯正重量誤差的凹槽,説明在秦代時期對重量標準上有嚴格的要求。秦朝統一度量衡後,規定重量單位為石、鈞、斤、兩、銖等,一石合四鈞或一百二十斤。
跪射俑
跪射俑為秦朝的文物,出土於秦始皇陵兵馬俑坑。該俑雕塑手法高度寫真,整個形體的比例同真人大小,衣紋和鎧甲伴着體態的變化而曲轉,富有韻律感的線條,烘托着人物的動態。跪射俑目光炯炯,承載千年凝思。纖細的縷縷髮絲酷似真發,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實感。
“絲路一號”漢代古船
“絲路一號”漢代古船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北郊漢長安城遺址北側的渭河故道,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首次展出。這艘古船的獨特之處在於,其船體由16條船板組成,用不同形式的榫卯連接。這種大量使用木榫板、木釘並聯船板的技術,在地中海地區很流行,但在我國乃至東亞地區尚屬首次發現。它不僅展示了古人的高超技藝,還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象徵,見證了秦漢時期中西方交往交融的歷史。
彩繪雁魚銅燈
彩繪雁魚銅燈,漢代,1985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店塔村西漢墓。整個油燈採用中國傳統的鴻雁銜魚的藝術造型,燈體由雁首、雁身、燈罩和燈盤四部分組成,燈盤和燈罩能夠轉動開合,不僅可以擋風,還可以調節光線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。整體造型栩栩如生,逼真動人,是漢代青銅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