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説中,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未得道前,曾雲遊四方,廣結善緣。在他遊歷廬州時,遇到一位女子,名叫白牡丹,容貌端麗、性情温婉,兩人因詩結緣,一見如故。久而久之,情意漸生,白牡丹對呂洞賓傾心以待,甚至願舍紅塵隨其修道。

可呂洞賓是修道之人,他知情緣乃修行大障,便施展仙法,三次試探白牡丹的心性。
第一次,他在夢中與白牡丹成親,富貴榮華,幾年後家道中落,白牡丹怨聲載道、與其反目。
第二次,他夢境設局,讓兩人雙雙修道,一路清苦,白牡丹終難忍寂寞,于山中偷偷離去。
第三次,他讓她夢見自己卧病在牀,窮困潦倒,白牡丹在牀前侍奉數年,日漸憔悴,直至離去。
三夢醒來,呂洞賓感嘆:“世情多變,情愛非真,若執於情,便難見性。”
白牡丹流淚道:“你三試我心,我卻真情一片,若世間萬象皆虛,又何須修這無情之道?”
呂洞賓沉默,拱手離去,從此潛心修行,終得大道。而白牡丹,也在一次雷雨夜裏遁入山林,有人説她化作了一株開得極盛的白牡丹花,在山野之間默默守着一段未果的緣。

呂洞賓試她三次,其實是試自己——試他能否真正放下情愛。而白牡丹之所以令人動容,是她雖經考驗、心意未改,卻最終敗給了呂的執念。
真正的放下,不是無情,而是明白:有些人走進你的生命,是為提醒你什麼是“真”,不是為了最後擁有。
有些修行,不是出家入山,而是在俗世中守住一份不動搖的心。
白牡丹未修仙,卻也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“得道者”——她用情一片,了無遺憾。
呂洞賓再通天徹地,也難忘廬州那一夜花開的聲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