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2025年元宵的月光灑向瓊州海峽,海口府城老街上,數萬盞花燈次第綻放,將繡衣坊、宗伯裏等青石板巷染成星河。手持茉莉與三角梅的人羣如潮水般湧動,空氣中浮動着椰香與含笑花的清甜——這便是海南島最具詩意的民俗盛宴“府城換花節”,一場延續千年的浪漫之約。
一、從香火到鮮花的千年嬗變
府城換花節可追溯至唐代貞觀年間。彼時瓊州府治所在的上元夜,百姓執香燭穿行於燈市,遇無燭者贈香火,逢親友則互換香枝並誦吉祥祝詞,謂之“換香節”。宋代《瓊台志》載:“元夕張燈,士女持香互贈,祈年納福”,香火氤氲中寄託着海島先民對風調雨順的祈願。
1980年代,隨着電燈普及,燃燒的香燭逐漸被鮮花替代。茉莉象徵純潔,三角梅代表熱情,海南人用熱帶花卉重構了節日的浪漫符號。這一轉變既避免了香火燙傷隱患,更將農耕時代的祈福儀式昇華為情感表達的載體。

二、十二時辰裏的花月交響
卯時·花市晨光
清晨五時,瓊山花卉批發市場已人聲鼎沸。花農們將連夜採摘的20萬枝鮮花分裝成束,其中以“府城三絕”最受歡迎:火山玫瑰(取自羊山地區玄武岩縫隙)、椰殼盆栽(以椰子殼為花盆培育蘭花)、香露兜(黎族傳統香料植物)。
申時·妝造盛宴
午後,瓊台書院舊址成為傳統服飾展示中心。少女們梳起“瓊劇花旦頭”,佩戴黎錦腰封;青年男子身着香雲紗對襟衫,腰懸椰雕花囊。2025年新增的“十三花神”巡遊方陣,由身着漢、黎、苗等民族服飾的表演者手持生肖花燈,演繹《瓊州花月夜》古風舞蹈。
戌時·花潮湧動
夜幕降臨時分,三條主街同步開啓換花儀式:
忠介路:青年男女以花為媒,若雙方互換三次鮮花即被視為“花緣締結”,可獲贈儋州調聲團即興創作的情歌對唱。
繡衣坊:長者手持檳榔花與晚輩交換,寓意“傳福承慧”,現場設百人齊書《花好月圓》黎錦長卷的互動環節。
馬鞍街:來自三亞崖州的疍家漁民,以船型燈籠裝載海石花與陸生花卉互換,演繹“山海共春”的生態哲學。

三、傳統與創新的光影交織
在府城鼓樓遺址,非遺傳承人展示三項絕技:
椰殼花燈:將椰子外殼鏤刻成玳瑁紋,內置LED燈帶模擬燭光搖曳。
香露篆月:以沉香粉與香露兜葉製成“花好月圓”主題篆香,煙氣繚繞中浮現瓊劇《花田錯》經典橋段。
數字花籤:掃描鮮花束中的二維碼,可獲取AI生成的古風祝福詩及AR虛擬花神影像。
節令美食攤位上,傳統與現代激烈碰撞:
古法系列:遵循《正德瓊台志》記載的“元宵五珍”——椰絲鷓鴣粿、沉香糯米餈、海棠花露凍、石斛花蜜羹、火山岩烤乳豬34。
創意新品:南洋風味“咖喱椰香湯圓”、航天育種“太空玫瑰冰淇淋”、3D打印“東坡笠花形巧克力”。
換花節承載着瓊島多元文化記憶:黎族“三月三”擇偶習俗、疍家漁歌的即興對答、華僑帶回的南洋花藝在此交融。2025年設置的“花語時光艙”,通過全息投影重現1950年代換香場景與2080年元宇宙花市構想,構建穿越時空的對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