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“五文昌”呢?文昌、三台、文曲、魁鉞、奎星,合稱為五文昌。
而文昌帝君、朱衣神君、魁鬥星君、純陽帝君(呂洞賓)、關聖帝君,又稱“五文昌帝君”,又稱“五文昌夫子”。五位神明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,而成為士人學子敬奉的對象,故合稱“五文昌”。各地因風俗不同,或有加奉“至聖先師”、“倉頡先師”等神聖者。

文昌帝君
文昌帝君,全稱文昌梓潼帝君。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。“天下學子盡屬文昌,善惡有報皆是陰騭”,文昌帝君能保佑人考運亨通,官秩高遷,智慧聰明,文思敏捷。
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,《歷代神仙通鑑》上説帝君“上主三十三天仙籍,中主人間壽夭禍福,下主十八獄輪迴”。文昌,本是星官名,包括六顆星。即斗魁(魁星)之上六星的總稱。星君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,並叫“文星”。
文昌帝君雍容惠顏,隨身帶着天聾和地啞兩個童子,之所以選這兩位童子跟隨,是為了避免泄露科舉考題和錄取等情況。道經上這樣記載文昌仙蹟,説他七十三次化生人間,每次都是士大夫,且為官清廉,濟人之難,救人之急,憫人之孤,容人之過,廣行陰騭,上格蒼穹。以此教化黎民,普濟羣生。所以玉皇大帝命文昌帝君來主管世間之科考、榮祿、進退和禍福等。
凡人升學考試、升職考試、應聘考試等應試前都可向帝君祈求。帝君能保佑人考運亨通,官秩高遷,智慧聰明,文思敏捷。
每年的二月初三,是文昌帝君聖誕之日。
魁星星君
一舉奪魁、獨佔鰲頭這兩個詞其實都和魁星有關。
在古代,“魁”有第一、出類拔萃的意思。唐宋時期的科舉考試,第一名或者優秀者往往被稱為“魁甲”或者“魁首”。
常見的魁星造型是左手持一隻墨斗,右手握一管大毛筆,稱硃筆。據説魁星手中的硃筆批你是第幾名,你就是第幾名。魁星左腳揚起後踢,腳上是北斗七星,意指“魁星踢鬥”,這也是根據“魁”這個字來的。魁星右腳金雞獨立,腳下踩着海中的一條大鰲魚的頭部,這種形象又借鑑了科舉考試中的儀式。
唐宋時期,皇宮正殿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龍和鰲魚圖案,殿試結束後,中了狀元的,要一腳站在鰲頭上亮相,表示“獨佔鰲頭”,後來人們將這種形象與魁星神的造型結合了起來。
魁星與讀書人的才華有關,因而深受讀書人的喜愛。所有中國民間修建的魁星樓,供奉的都是這位尊神,也是西宿魁星與北斗魁星的二合一科甲踢鬥寓意,受到了天下考生的敬仰和供奉。
魁星星君的誕辰為農曆七月初七。
朱衣神君
朱衣神,又稱朱衣夫子、朱衣神君、朱衣星君,是道教主管文運的“五文昌”神之一,相傳此神著紅衣,能細辨文章的優劣。朱衣神與文昌帝君、魁星、孚佑帝君呂祖仙師、關聖帝君,合稱“五文昌”。同受士人學子尊奉。宋代名儒歐陽修曾見朱衣神顯靈,感嘆:“文章自古無憑據,惟願朱衣暗點頭。”
純陽帝君
呂洞賓為道教八仙之一。名巖,字洞賓,道號純陽子,信仰在民間極為廣泛,而成為士人學子敬奉的對象。
“純陽帝君”呂洞賓祖師,又稱孚佑帝君。呂仙出身士人,後修道飛昇。相傳孚佑帝君呂祖時常護佑應考的士子,以黃粱夢點醒趕赴科舉的盧生,故向呂仙祈求之後,許多人會在廟中或神像旁睡覺,期待呂仙示夢於人。所以於呂祖聖誕期間,拜文昌不僅如法,更是靈驗。
純陽帝君呂洞賓的聖誕日是農曆四月十四日。
關聖帝君
文衡帝君關公,又稱關聖帝君,三國時代的知名將領,喜讀《左氏春秋》,以其忠義參天,受到儒家學子的信奉。民間信仰中,關帝君是專管文學的神靈朱衣神轉世化身。如民間流傳的“桃園明聖經”:“吾(關帝君)乃紫微宮裏朱衣神,協管文昌武曲星。”,故被尊為“五文昌”之一。
農曆六月二十四日,是關聖帝君聖誕;五月十三日,為關帝君降神日。